Free xml sitemap generator
研究表明助聽器可能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可降低失智症風險。
2023年4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雜誌(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與沒有聽力損失的人相比,聽力損失未經治療的人可能面臨更高的失智風險。然而,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使用助聽器可能會將這種風險降低至與沒有聽力損失的人機率相當。

專家表示,聽力損失和失智症是老年人口中普遍存在的疾病。柳葉刀委員會2020年關於失智症預防、干預和護理的出版物顯示,聽力損失可能與全球約 8% 的失智症病例有關。因此,解決和管理聽力障礙可能會在減少全球失智症的總體負擔方面發揮作用。

山東大學的朱東山博士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聽力損失是中年失智症的一個重要的可改變風險因素。然而,在現實世界中使用助聽器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有效性仍不確定。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使用助聽器可能是一種微創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選擇,可以減輕聽力損失對失智症的潛在影響。”

據報導,該研究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的數據,其中包括來自 437,704 人的信息。自我報告問卷用於收集有關聽力損失和助聽器使用情況的數據,而失智症診斷則通過醫院記錄和死亡登記數據確定。專家統計,招募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56歲,平均隨訪時間為12年。

研究人員估計,大約75%的參與者(437,704 人中的 325,882 人)沒有聽力損失,而其餘 25%(111,822 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在有聽力損失的人中,11.7%(111,822 人中的 13,092 人)有使用助聽器。

在調整其他因素後,研究結果表明,與聽力正常的人相比,聽力損失未經治療的人患全因失智症的風險高出42% 。然而,使用助聽器的聽力損失參與者中沒有觀察到失智症風險增加。

據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表明,未經治療且未使用助聽器的聽力損失患者患失智症的風險約為 1.7 %,而那些沒有聽力損失或有聽力損失但使用助聽器的人患失智症的風險, 為 1.2%。

專家表示,聽力損失最早可在40多歲時開始,認知能力逐漸下降直至確診失智可持續20至25年。據研究人員稱,該研究的結果強調了當出現聽力障礙時,迫切需要使用助聽器進行早期干預。

該研究還檢查了其他因素(如孤獨、社會孤立和抑鬱症狀)對聽力損失和失智症之間關聯的潛在影響。據報導,該分析顯示,在觀察到的助聽器使用與失智症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中,只有不到8%可歸因於社會心理問題的改善。專家表示,這表明助聽器對失智症的保護作用主要是由於助聽器的直接作用,而不是被調查的間接原因,如孤獨、社會孤立或抑鬱症狀。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倫敦大學Gill Livingston 教授和 Sergi Costafreda 博士評論說,在沒有隨機對照試驗的情況下,支持使用助聽器作為降低患病風險的有力工具的證據,如果因為對照組而讓需要治療的聽力損失患者不戴助聽器,這可能是不可行或不合乎道德的。他們還強調提高認識、檢測和使用助聽器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