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xml sitemap generator
內政部統計,台灣在2014年的年長者 人口佔12%,而推估在2060年將提升至44%,年長者人口將會快速增加,而伴隨年齡增長的聽力問題也將漸漸浮現出來,許多年長者常常因為聽力損失的問題由家屬陪同前來耳鼻喉門診就醫,說長輩越來越不理會別人、電視開很大聲、越來越不與人交談、聽不清楚對話、雞同鴨講…等。
海倫凱勒有一句名言:看不見,使人與物隔絕;聽不見,使人與人隔絕。不理會人是因為聽不見,電視能調大聲可是其他人說話不會特別為長者變大聲,家人刻意想說大聲也無法持久因為會傷聲帶,而且鄰居還以為家裡天天吵架。高頻聽力損失常會造成患者聽得到聲音卻聽不清楚內容,而產生誤解,影響人際關係,退縮至自我的世界中,進而產生沮喪、孤獨、喪失親密感等負面情緒。
聽力損失經由問診、理學檢查、聽力檢查後,可依不同的病因來做處理,看問題是在外耳、中耳、內耳甚至更深處的聽覺神經路徑。其中病因在外耳中耳的話有許多情形是可以獲得改善的。但是針對較深處的聽力退化這方面還沒有甚麼藥物或手術可以讓細胞重生聽力就恢復方法。常有患者說隔壁老王來醫院抽個水就聽見了,他也要抽!只是每個人病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
如果醫師診斷是聽力退化的話目前是建議配戴輔具--助聽器,部分人認為戴上助聽器就是老化的象徵,不願意配戴;現在科技發達,機子越做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可以請長輩到助聽器公司或是助聽器門診試用看看,以改善與親朋好友的溝通問題,進而恢復社交能力及降低失智的機率。
若家中有需要使用助聽器的年長者,而市面上的助聽器廠牌及外型眾多,如何選擇適當的助聽器呢?
1. 外型考量:有些年長者認為戴上助聽器可能會被歧視而不願意使用或使用非常小的助聽器,殊不知助聽器的體積越小,越可能在更換電池或取戴助聽器的時候掉落而造成助聽器損壞或遺失,故年長者在助聽器的外型選擇上,需依照其視覺情況與手指靈活度來選擇和式大小的助聽器,盡量避免僅依照外觀喜好來選擇助聽器。

2. 舒適度考量:助聽器的外型可分為耳掛型與耳內訂製型助聽器,每個人對舒適度的需求不同,但一般來說,由於耳掛型助聽器掛在耳殼上方,透過訂製耳模或通用耳塞將聲音傳遞至耳內,而訂製型助聽器須將助聽器放入耳道內,越深入耳道的固定性會越佳,但相對閉塞感可能較耳掛型助聽器大,建議直接至助聽器公司或助聽器門診試戴,評估舒適度。

3. 功能考量:助聽器的功能與其價位有相對關係,一般來說,越高階的助聽器,內建的功能與可連結的配件相對越多,但不一定最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必須要依照其實際生活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助聽器。

4. 良好的溝通練習:有些年長者聽力損失已經發生很久了,剛開始戴上助聽器可能對環境噪音不習慣、聽家人或電視的聲音仍不夠清楚而可能感到沮喪,並對助聽器失去信心,可以鼓勵他先練習聽的技巧,如果還不習慣可參加聽能復健課程。

若家中年長有聽力損失的困擾,在其戴上調整適當的助聽器後,家人在與其對話時,先將說話音量降低至與一般人說話相同,並以較慢速、簡短的語句與其溝通,再觀察其是否可正確交談,若否,可盡快回去調整助聽器設定,最後,建議定期聽力檢查、進行助聽器功能檢測與保養,確保聽力與助聽器的狀況在最佳情況。
► 廖伯武 主任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
臺大耳鼻喉部住院醫師
臺大耳鼻喉部顳骨研習
耕莘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
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台大耳鼻喉部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耳鼻喉科疾病、小兒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外耳炎、中耳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雷射、打鼾、睡眠呼吸終止症候群、聲音沙啞、聲帶瘜肉、吞嚥機能障礙、構音障礙、耳鼻喉頭頸腫瘤。